公民凯恩
2015-09-07看了《一步之遥》之后才看到《公民凯恩》会有一种很奇妙的体验,知道姜文在《一步之遥》里致敬了很多经典电影,但其实自己看过而且印象深刻的也就是 开头的《教父》了。在《一步之遥》中,当看到用黑白片的形式、新闻播报的语气、快节奏而有些戏谑地播报一场滑稽的全球妓女选美大赛时,心里会有一种很奇妙 的感觉,「电影可以这样拍」。对我而言,这是我自己的观影历程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时刻,那种让你心里一软,就要热泪盈眶的感觉是电影于我最大的意义,世上有 许多的美好,你永远不知道他会以何种面目展现在你的面前,而当他到来的的时候,总是在你毫无防备之时,你只需要去好好享受。
所以,当我看到《公民凯恩》的开篇,那种震撼是不言而喻的。与《一步之遥》更加癫狂、狂欢的氛围不同,《公民凯恩》中更加接近真实的新闻报道,这是 第一个介绍凯恩一生的视角,也是最讽刺的视角,随着这则新闻的播出,他将成为世人眼中的凯恩,而实际上,这可能是距离真实的凯恩最远的一种表达,在这新闻 的开头很长的一部分,我们都只能看到凯恩在物质上取得的成就,他的富有挥霍,他的身份地位,以及别人眼中的他,无论是对他的赞扬还是对他的中伤,以及在最 后极短的几个画面概括他的一生。作为一篇新闻报道,这一段依然优秀,甚至在最后还有凯恩自己的出场,但在这部剥洋葱结构式的电影里,他确实只能是洋葱的最 外面一层,只有一层一层剥开去,我们才看到了一个矛盾生动真实的凯恩。全篇通过追求商业成功的合作伙伴,忠诚的员工,志同道合而后又分道扬镳的好友,最终 离他而去的第二任妻子的讲述,给观众展示了一个看似是更加完整的凯恩的一生,其实完全是不同侧面的他的一生。但即使洋葱剥完,我们看到的依然只是别人眼中 的他的一生,主角早已死去,他无从为自己辩护,而我们也无从知晓,他们口中的凯恩到底有多少真实。事实上,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凯恩,我们每个人死后都将有着 相似的处境。你并不会喜欢上这样一个角色,因为他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简单的「好人」或者「坏人」,他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,真实,既会为了理想的事业而 热情洋溢,也会冷落了爱的人,既会为世间的不公大声疾呼,也会用些手段去达成自己的目的,既诚实又要不断地欺骗自己。我们像不能接纳自己一样不能接纳这样 一个角色,因此他不能成为你的鸡汤,不能励志,但他却能让你看到过去看到未来。
影片甚至还简单用到了环形叙事的结构,开头和结尾都是镜头在「上都」外围堆积如山的宝物上移动,而镜头最后移到被扔入火中的滑雪板上,在火焰中隐约 能看到「玫瑰花蕾」一词,而这正是凯恩死前最后的遗言,也是全篇的线索。记者为了弄清楚「玫瑰花蕾」的含义而走访了那些与凯恩相熟的人,有意思的是,这个 推动情节发展的记者在影片中从未露过正脸。我很喜欢著名影评人罗杰·伊伯特对「玫瑰花蕾」的理解,
「玫瑰花蕾」代表着对生命中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的渴求,大多数人长大之后就会懂得克制这种非分之想。象征着童年的纯真、希望与安全感,这些东西值得一个人花一辈子的实践去寻找,但往往再也找不回来。
这玫瑰花蕾就是盖茨比对岸那盏绿色的灯光,以为自己能够找回来的,能够得到的,最后都消失在了漫漫的黑夜中,消失在了熊熊的烈火中。
影片有很多精彩的细节,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台词对白,这里只记录下最让我出神的一段。这是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段独白,他让我浮想联翩。
一个男人往往会记得很多你以为他不会记得的事情。就拿我来说吧,1896年的某一天,我乘渡轮去泽西市。我们的穿离岸的那一刻,另一条渡轮正好靠 岸。我看见那条船上有个女孩儿正要下船。她穿一件白色的连衣裙,打一把白色的阳伞。我看见她的时间不过一秒钟,而她根本没有看见我,但我敢说自此以后每个 月我都要想起她几回。
A fellow will remember a lot of things you wouldn’t think he’d remember.You take me. One day, back in 1896, I was crossing over to Jersey on the ferry, and as we pulled out, there was a girl waiting to get off.A white dresss she had on.She was carrying a white parasol.I only saw her for one second.She didn’t see me at all,but I’ll bet a month hasn’t gone by since,that I haven’t thought of that girl.
如此简单的一段描述,但他却能直抵人心,甚至让我觉得这应该是剧中最文学的一段话了,我更加相信无论何时,描写,不需要太多的修辞,都要比平铺直叙拥有更大的表达张力,而这简单的描写却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。
可能是因为「渡口」本身就是一个足够浪漫的空间,我又想到了下面两端的描写,深深打动我的。一段来自《情人》,一段来自《北回归线》。
这样一个戴呢帽的小姑娘,伫立在泥泞的河水的闪光之中,在渡船的甲板上孤零零一个人,臂肘支在船舷上。那顶浅红色的男帽形成这里的全部景色。是这 里惟一仅有的色彩。在河上雾蒙蒙的阳光下,烈日炎炎,河两岸仿佛隐没不见,大河像是与远天相接。河水滚滚向前,寂无声息,如同血液在人体里周流。在河水之 上,没有风吹动。渡船的马达是这片景色中发出的惟一声响,是连杆熔化的零散旧马达发出的噪音。还有各种不同的声音从远处阵阵传送过来。其次是犬吠声,从隐 蔽在薄霭后面的村庄传出来的。
我们一起生活了三年都没有买结婚戒指,后来有一天我去码头上接莫娜,凑巧路过少女巷的珠宝店,橱窗里摆满了结婚戒指。我赶到码头却不见莫娜,等到最后一名乘客从跳板上下来仍没有莫娜。